知识付费!你付费了,就能得到知识吗?

2020年03月16日 09:03

2148

知识付费的本质——出售认知盈余


从2016年开始,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内容付费渐渐成为时尚 。2016年5月15日,付费语音问答平台——“分答”上线。通过这一平台,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,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,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。随后,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“得到APP”,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”123知识狂欢节” ,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。


进入2017年,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。3月7日,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——“豆瓣时间”;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,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。
在注意力和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的时代,这些敏感的机构和个人仿佛嗅到了远处传来的风信,准备拎着知识迎风而起。


当知识付费一下变为知识爆炸,一个人一天就只有24小时,除去睡觉吃饭,工作休闲,其实是所剩无几的。有效的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,固然是难能可贵的,但有效的为我所用,进行必要的知识吸收转化,就真的不好说了。


所有的知识付费未来将面临以下三点不争的事实
第一,吸纳更多的用户群体
老用户的逐步衰变,进一步的转化跟随的粉丝能够维持10%的数据量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数据了。为了更好的维持知识付费团队的运营,必须穷极所能去发展扩张更多的用户群体,用户就是全部,用户量多少就是晴雨表。


第二,有效付费用户的营销成本不断叠加
通过不断的线上免费,赠送课程吸纳有效的眼球,原有付费用户的朋友圈转发,口传心授的宣传转化新的用户将越来越难,知识付费公司必须通过更多的线下活动,各种媒体的不断曝光宣传,才能进一步的有效的转化新的付费用户。

第三,知识付费的根本是流量而不是付费
知识付费,为知识埋单看似是应该的,也是全社会尊重知识的表现形式。知识付费背后除了用户为知识支付的经济效益以外,一个爆款知识付费课程,产生的巨大流量和用户活跃度都是超级变现的利器,互联网广告公司的挚爱。用户除了支付金钱以外,还支付了昂贵的时间成本。

回看互联网知识付费,一方面是内容创业者对知识变现模式的积极探索,另一方面是用户对互联网信息获取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。在生活节奏日益快的今天,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逐渐从大而全转向了细而精。
而知识付费的出现,恰好迎合了这种时代背景。知识付费的行为本身仿佛在告诉用户:花钱就能买到知识。而用户也在告诉自己:钱不能百花,我一定要学习。为知识买单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合理的逻辑。而从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,这看似正确的逻辑却终因利益而变了味儿。
当然,时代快速发展致使社会中弥漫着焦虑感,而为焦虑买单的这顶“帽子”不能完全扣到知识付费的头上。不可否认,知识付费中有很多专业、有针对性的知识,对于用户的学习提高有很大的帮助。但如何将“知识”还原为真正的知识,恐怕是知识付费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所在。
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对用户来说,究竟从知识付费中学到了什么?需要每一位用户在自己心中打上一个问号。